作者:周成松
強迫洗手類問題,患者試圖用清洗的方式把手上的細菌洗干凈,在他們試圖把自己清洗干凈的時候,重復了無效的,錯誤的而自己又認為是對的行為,但結果并不如他們的意,這導致他們更加的焦慮和恐慌,這讓他們從簡單的清洗到反復多次的清洗,直到清洗到皮膚受到實質性的傷害,但他們無法意識到,并不是因為外界有他們虛構的細菌導致他們洗手,而是他們認為有細菌之后啟動了自我保護模式,然后開始了很多的不必要但又讓他們自己認為很重要的重復。
真正讓他們出現這種行為等相關呈現,是他們思維中的存在著的“認為”有細菌,我們在協助他們康復的過程中,可以從三個層面考慮,一是考慮醫學層面的,是否在腦部有引發強迫的炎癥,這類炎癥導致了思維換擋錯誤;二是考慮信念轉換,就是他們認為有那些細菌導致他們這樣,而不是外界有真實的這樣的細菌存在導致他們這樣,這點要完成需要在潛意識層面溝通,可以在深度催眠狀態下完成;三是找出他們沖突的被抑制的心理能量。
在我催眠調整好的多例強迫思維、強迫行為的青少年和成人里面,導致他們和自己思維和行為較真的,往往隱藏著一些沖突的心理動力,而這些動力被發現后,他們的癥狀就逐漸的減輕甚至突然消失,而那些引發癥狀的動力,卻又有著看起來似乎不相干的重要的或者多種生活事件。
所有的這些,背后都隱藏著另一個有共性的部分,就是壓力感、焦慮感,這些壓力感和焦慮感,往往是他們癥狀疊加的重要推手,因此,我們可以考慮從減緩壓力和焦慮作為入口。我調整的一個高學生,強迫思維導致他無法投入學習,無法做考前復習試卷,感到非常痛苦而不得不停課在家,經過4次調整,通過催眠著重調整壓力和焦慮因素,以及引發癥狀的心理動力,并教會他在家自我調整的方式,這個學生順利回到學校并順利參加高考。
很多問題的產生,有很多的可能性,需要我們打破常規的思維去探索,我也不能說我上面說的都對,因為當遇到另一些人的時候,我也許會用其它的方法,很多有效的方法是從統計學里面挑出來的對大多人有效的方法,但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的方法。探索,一直在路上,針對每一個來訪者他們自身去探索,去發現對他們改變有價值有意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