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催眠學記載中,催眠應用于醫學臨床和精神醫學已經有了400多年的歷史,在中醫學記載中歷史更為悠久,從《黃帝內經》的祝由十三科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因為歷史的問題,我國在這個方面的民間發展在清末明初的時候頗為繁盛,后期因為世界大戰以及各種自然以及各種因素,心理學的發展相對滯后,在民間領域發生了滯后甚至中斷一個階段,但這并沒有阻礙催眠在醫學、心理學、精神醫學等相關領域的發展,現代科學更多的證明了催眠是一種直接有效的方法,而且可以交給被試或者來訪一項技能,能夠發生真正的可測量的變化,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尤其是神經影像技術的發展,發現了催眠可以對大腦產生治療性的影響,在最近科學飛速發展的幾十年中,科學家發現大腦能夠影響人的感受和思考,精神性藥物治療可以幫助人們改變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從而改變人的感受,近十幾年的研究表明,發現心腦的改變是雙向的,也就是說,大腦影響我們如何去感受和思考,心理活動也會給大腦帶來腦功能結構和結構性的可測量的變化。這些變化可以生成新的神經鏈接和神經元。
這點給人們帶來了福音。
首先,對于健康或亞健康的人群,通過催眠以及自我催眠的積極正向體驗,可以為自己的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帶來真實持久的心腦變化。
其次,給予更多的需要長期用藥的人群帶來福音,通過心理活動的積極促進,可以改變大腦的化學神經遞質,有些方面可以達到藥物產生的化學神經遞質完善作用又避免了藥物的副作用。
第三,給人們帶來開發心理潛在能力信心。神經是可塑的,可再生的,通過積極的心理訓練,就可以實現過去認為不可能發生的神經性變化,而這積極的心理訓練,催眠是最容易進入的而且是更直接更快速的方法。
催眠,讓人們的神經系統可以得到再生。讓人們腦發生結構性的可測量的變化。
心理可以改變大腦,而催眠是讓人們產生心腦變化最好的最直接的體驗方式和改變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