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腦開發,并不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右腦開發”是現在很流行的一個口號,對大腦做左右腦的簡單區分,是對1981年諾貝爾獎得主斯佩里( Roger Sperry)的裂腦研究的最大誤讀。裂腦人是一類特殊的人,是左右大腦半球之間的直接聯結被切開的病人。的確,對這些病人的研究讓我們對大腦的機制,特別是左右大腦之間不同的分工有了很深的了解,但是,我們正常人不是裂腦人,我們不能被簡單地分為左腦人或者右腦人。
【大腦的任何活動,都需要左腦和右腦的協同。創造力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大腦活動,更需要左腦和右腦的協同工作】
----------------------------------------------------------------
對左右大腦的簡單劃分,以及像右腦開發這樣的概念的流行,我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對左右腦的劃分,看似滿足了人們對大腦這樣復雜器官的理解的需求;第二,商家從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賣點。既然右腦開發不靠譜,那么,如果要真正的提高孩子的創造力,有什么科學方法呢?
●大腦暗能量,解鎖創造力
要想提高孩子的創造力,首先要了解“大腦暗能量”。“大腦暗能量”是美國科學家馬庫斯·雷切爾打的一個比方。當我們什么都不做的時候,比如發呆或者出神的時候,大腦好像沒有被關閉,仍然有很多腦區在忙碌著,這些腦區消耗的能量,比開動大腦完成某些任務消耗的能量還要多,雷切爾把它比喻為大腦的暗能量就像在宇宙中除了我們能感覺到的能量之外,還有更多的暗能量彌漫在宇宙的每一個角落。大家注意,暗能量是一個比喻,它對應的科學術語叫作“大腦默認模式神經網絡”。大腦默認模式神經網絡是過去近10年腦科學的重大發現和研究熱點。這個大腦暗能量,其實是創造力的關鍵。我們經常會覺得靈感很神秘,比如有些藝術家本人都說不清楚自己的靈感是怎么迸發出來的。但是,不能言說不等于它沒有規律。從科學的角度看那些非常有創意的點子,當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或者神仙給的,而是產生于我們的大腦內部。很多時候,它不過是把你已經有的各種信息進行重新組合,其中有些組合特別有新意而且有實用價值,于是成了新的創意。比如,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西蒙頓教授在研究了科學家的創意
過程后發現,那些所謂的新創意,其實來自人腦對舊知識進行的幾乎隨機的重新組合。平時很多奇怪的念頭或者組合都被你的意識壓制住了,但是當你的注意系統放松的時候,“大腦暗能量”在起作用,這些新奇的組合進入你的意識當中,就成了創意。
【大量針對大腦暗能量的研究表明,如果平時注意跟孩子玩一些小游戲,就能夠提升孩子的創造力?!?/span>
●發散性思維游戲,提高創造力
●聯想性思維游戲,玩出孩子創造力
創造力的一個關鍵能力是聯想性思維。喬布斯說過, Creativity is Just connecting things,意思是創造力是把東西連接起來而已。你能找到看上去好像一點兒關系都沒有的幾樣東西之間的關系,那么這幾樣東西之間的差異越遠,這里面的創新程度就越高。
【一個人創造力越高,越喜歡進行聯想性思維,進而聯想性思維能力也越強?!?/span>
有一種創造力的測量方法叫“遠程聯想測試”,就利用了聯想性
思維。該測試給出三個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的詞,看你能不能找到第四個詞,能跟這三個詞都聯系起來。比如“遠行”“紅軍”“火箭”,什么詞跟這三個詞都能聯系起來呢?是“長征”,因為長征從字面意義上看,是遠行的意思;從歷史上看,紅軍長征的故事很有名;我國有一系列火箭叫“長征”,從“長征一號”到現在的“長征十一號”有臺灣學者編制了一套中文的遠程聯想測試,對學生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在這個測試里表現越好的學生,平均來說,語文、數學的成績也越好。當然,這樣的測試,對于小寶寶來說還太難,因為他們的詞匯量和知識量遠遠不夠。但是,你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聯想性思維。我相信你現在已經知道了聯想性思維對創造力的重要作用,你可以舉一反三,跟你的孩子也玩一玩聯想性游戲。如果你覺得你
的孩子還小,那魏坤琳博士在這里提出了三點建議
1.先從兩樣東西之間的聯想開始
2.讓孩子往不同的方向去聯想
3.用聯想性思維來創造
本文摘錄自魏坤琳博士著作(最強大腦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