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周成松
很多人生活中迷茫的時候就會四處求佛問道,有的人求道,有的人求知,有的人求運,有的人求命,外求者,往往求而不得。
天道,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它不在突然發生的大事情上,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上,始于微不足道的改變,終于大相徑庭的結局。它體現在一個人整個的生命長河里,也會出現在他們的生命延續上。 一念一行,均是一個改變的開始,人類的世界是能量的世界,施出者的言行,均為表象,本源是施出那一時刻的“念”,它已經形成了聯系著你的一道道“波”,科學的說,它們是可測量的,它們不斷的和同頻率的波聯系,當作用足夠大的時候,它們就會以它們的方式返回到人們的生活和生命當中。
科學家富蘭克林通過放風箏實驗發明了避雷針,而普通人卻想不到,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科學家的視角。
施出者施出什么,這個世界就會為你匹配什么。有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自由。有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會遇到糾結,然后在糾結里不斷的負念而行,越活越痛苦。每當如此,他們依然歸因于外且不斷外求,難以正析覺知,無法正念而行。 外求種諸因,內求結善果。
在客觀可感知的“有”的世界里,遵守道、德、仁、義、禮,在客觀不可感知的“無”的世界里,就會強大的能量幫你在困難的時候甚至是危機時候轉危為安,反之則反!
尊重有,敬畏無!很多自然災害并沒有引起全人類的足夠重視,疫情也并沒讓所有人共同重視,自然就會以它們自己的方式恢復自然本來應有的樣子。
敬畏,不是去迷信,而是讓我們要深刻的知道,我們對這個世界知道的是少之又少。在這一點上,西方新科學正在走近東方古老哲學。
生活和生命不只有宏觀的世界,真正主宰我們的是微觀的世界。就像人的意識和潛意識一樣,客觀可感知的世界,如同人的意識部分,微觀以及超出感知的世界,如同人的潛意識。
每個人的生命歷程,生命狀態,都在你不可感知的世界里被記錄著??茖W家施一公在一次演講中說,如果超過光速的速度往回追溯,每個人過去所有的言行都可以被看到,并沒有消失。
這個世界是重疊的,過去,現在,未來,都在一個空間里。
當人生迷茫時,向外探索知識,向內尋求安寧,內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