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者:周成松
很多孩子,他們原本的人生軌跡也許會更好,然而,大量的孩子不得不改變人生軌跡甚至讓人生的發展停滯。
看不見的深度自卑,是怎么來的,我們如何應對?
很多深度自卑的孩子在學校學習與人際相處過程中,要花大量的時間損耗在獲得別人關注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上,他們幾乎都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完全可以投入到學習當中去,用獲得的成績或者發展優勢去支持自信的發展,從而更好的實現自我價值。
他們的自卑往往涉及到自我形象,個人能力,自尊,自我價值等,而這種自我自卑和家庭早期的環境和教育方式有著緊密的聯系。而這些問題的發生發展過程,往往是隱性的,不被教育者甚至他們自己的覺察,直至他們陷入困境。
其實,這些問題的產生,往往來源于消極的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首先,來源于他人的消極暗示,往往因消極自我暗示而產生作用,也就說,他們沒有積極轉念的心理基礎,自我暗示把他人的消極暗示進行加強而進一步影響自我心身健康。
作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避免發生打擊孩子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的言行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公眾場合。其中,如果你是孩子的重要他人,他把你放在他們的重要心理地位中,你對他的一個錯誤的評價,對他們來說,產生的刺激極大,而事實上,我們很多家庭,幾乎經常重復著類似的評價,雖然,家長評價的目的本身也許是為了激勵,但是言行卻是否定消極的。
其次,自我暗示的消極的增強,往往源于自信已經被削弱。增強自信之法,并非盲目的表揚。他們在自卑的時候,他們需要不斷的和人建立關系的時候,他們不斷的用各種方式引發關注的時候,他們有著不適的心理體驗,而這種心理體驗,似乎是一種能量的缺失,他們急需要補充,從而創造了一種需求,這種需求,在沒有發展價值和意義的引領下,他們會只在尋求短暫的能量的平衡中不斷的消耗自己,因為他們創造平衡的過程中,不是發展性的,而是極度的消耗性的。
比如說,他們會在內心進行假想性對話或者創造一種行為表現,這個過程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對于他們真正的發展,并無實際意義,但是,他們獲得了短暫的滿足感,于此同時,他們又進一步陷入了更大的不平衡當中。因此,對于他們,我們家長和教育者要支持的是一種能量性的,比如一個慈愛和欣賞的眼神,會勝過你的各種技巧的表揚。
當我們給到他們的慈愛是足夠的時候,他們就有能力從周圍的環境當中學習到更多積極的思想和行為。而這些,并不需要家長每天去教導,只需要適當引導即可,因為,每個孩子的身邊都有一個龐大的社會、文化性的教育和學習系統,如果他們擁有了積極的能量,他們就會以正性的能量吸取更多的積極的能量,從而轉化為他們積極的思想和行為。相反,如果,如果孩子獲得的是憎惡、厭煩、恐懼、無助、孤獨等,他們就會掉入到負性的能量場里,他們會在里面掙扎,消耗和損害著他們原初的健康的生命系統。
心理教育,大道至簡。但前提是,在每個孩子的生命之初,我們就要完善自己,讓自己有能力如此。而現實中,往往是亡羊補牢。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努力,仍需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