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成松
為什么很多人并不是特別熱愛學習?
為什么早期在家庭中被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孩子,進入校園學習隨著壓力的增大,逐漸失去了學習的意愿?
他們缺的是什么?
學習,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似乎就是個累人的活,而且是要付出很多代價的活。如果一個人對學習的高級水平的認識到此為止,那么,怎會從學習中獲得成就呢?
學習的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或者說是發揮著什么樣的作用?也許,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思考過。我們提到學習,下意識地就會和學校的學習聯系到一起,其實,在人類歷史上,學校的出現,也就是一百多點的年頭,學校出現的首要目標,就是引導學生愿意學習,但是它并沒有讓學生愛上學習。
其實,學習,不只是學校的事情,我們的任何行為,都是學習來的。
學習是一切生命形式都具有的能力,它并不是人類特有的能力,細菌、微生物、單細胞生物和菌類都有能力表現出復雜的行為。學習使生物通過進化不斷適應各種各樣的生活環境。如果把你送回到20年前,給你一部華為智能手機,你肯定不會很熟練地操作,但是現在,你可以很快地學會操作。這是因為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層面的各種學習知識支持了操作的能力和思維。
學習,是適應未來生活的基本的能力,而學校,是走上更好的學習環境和適應未來更先進科技和社會環境的發展平臺。
學習累,學習苦,學習枯燥,學習壓力太大,這好像是很多學生的反應,但是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并沒有因為中小學生的這些反應而放慢發展速度。社會精英正在以不斷深入學習的方式改造世界并推進社會和科技發展。
作為中小學生,如何學習?為什么要學習?
20世紀40年代,耶魯大學動物學家克拉克·赫爾讓老鼠走迷宮實驗中發現,僅提供食物刺激是不夠的,這種食物刺激必須被當作一種獎勵。然后他提出了這樣的一條科學定律:
學習=動機x習慣
我們把這個問題再進一步看,如果當食物作為獎賞的時候,老鼠不餓,不理會食物的存在,那么,老鼠尋找食物的需求就沒有了,那么同時,食物就失去了它作為誘餌的價值同樣,同樣,如果我們在引誘老鼠走出迷宮的地方放的不是食物,是一塊昂貴的黃金,但是對老鼠來說,黃金是沒有價值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個體屬性的需求和個體屬性需求的價值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你會發現這樣的一個過程:
動機=需求x價值
如此,我們把克拉克·赫爾的科學定律修改為這樣來看:
學習=需求x價值x習慣
這個時候你可以思考,把現在的你放到20年后的時間里,你也許會發現,就如同上面說的,把你推到20年前,并把現在的華為最智能的手機放到你面前,你會發現,你會感到自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
嬰兒餓了,就會主動找吃的,雖然他們不能到處跑。這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為什么很多人并不熱衷于學習,他們缺了什么?
他們缺的是感知自己在不同的當下和未來的需求的過程,就更談不上價值的發現。所以,對于他們來說,學習就失去了意義!
感知需求,發現價值,學習就有了意義,習慣的形成就成為自主行為。
學習,可以是你帶著面向未來的需求,去實現你在未來時間里的自我價值,在每個當下里形成的習慣而努力的行為的過程。
學習是走向未來的你和你未來的時空比賽的過程,你人生軌跡,就是你這場比賽是滯后、平行還是超前!